百融云创2021年报出炉:专精特新型SaaS龙头凸显成长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百融云创2021年全年实现营收与调整后净利均创新高,分别为16.23亿元和1.41亿元,同比分别为43%和76%。第一主业智能分析与运营服务收入增长38%至7.37亿元,为近4年最好成绩;其他两项业务亦刷新记录——受益于助力金融机构打通高频场景抬升存量营销转化效率的提高,公司精准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60%至4.22亿元;保险分销服务收入同比增37%至4.64亿元,其中寿险及健康险的保费规模占绝大部分,且平均保单期限超过10年,续保率超95%。

另一方面,百融云创强劲的“造血”能力在SaaS板块中仍处于领跑之列,资本安全垫优势突出: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升至2.65亿元,同比增27%;现金等价物及金融资产合计高达39.5亿元。至报告期末,公司股东结构保持稳定,中国国新、中金、高瓴等仍占前十大股东之列。百融云创年报主要数据印证其作为国内专精特新型独立AI技术平台保持着良性扩张,为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赋能的贡献,与政策指引相得益彰,公司资产质量与成长性所蕴含的价值现于其中。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专精特新优势的来源:思维、客户与战略并购

在我国金融业垂直型精品SaaS公司中,百融云创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其主营业务是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覆盖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分析服务与解决方案。百融云创的自驱力源自初创“基因”与不懈创新相统一的竞争理念,将国际AI科技巨头与金融业咨询提供商的特长融合应用,对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转型“痛点”蕴蓄了深刻洞见与丰富的应对经验,并积累下庞大的客群,公司凭此已“入驻”众多机构招标库名单,绑定式服务的市场渗透力保持上升。

以百融云创与某国有银行合作为例,双方合作始于2016年,至今已建立起基于模型、业务咨询、智能分析与决策的合作链条。百融云创于2021年年中完成对该行全行范围内零售业务增益项目的方法论研究,定制的AI模型包括储蓄、资管等9类场景累计逾500个特征函数:这意味着限制该行模型功能的“天花板”被直接打开——全部客群模型的KS均超0.35,对象区分能力强而稳定,该行营销转化率可提升2至3倍。通过此项目,百融云创与该行催生出更多长期合作,如模型持续更新、迭代优化、全行级别特征工程等。

报告期内,百融云创还将智能运营中的AI语音服务功能成功嵌入该行零售业务条线,一为IVR+人工模式,另一为IVR模式,相比此前的纯人工工况,两种模式可分别节省成本约50%与90%,且考核指标与人工服务结果处于同一水平。这也有力地验证了百融云创AI语音技术的实用性,公司根据ASR、NLU和TTS融合技术开发的语音模型策略大幅减轻了传统网络数据传输消耗,将打断延迟降低到ms级,已实现与硅谷一流水平看齐。

SaaS业内有一句话,交付服务不是衡量业内公司水平的唯一标准,更核心的竞争力在于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的能力并长期携手。百融云创的客户范围覆盖绝大部分国有银行、逾900家区域性银行、绝大部分消金公司及主要保险公司。优质客群结合SaaS模式,使得百融云创拥有账期更短的回款管理优势。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国内累计为5700名金融机构客户提供服务,付费客户超3300家,同比增长27.5%;核心客户ARPU同比增24.8%至512万元,核心客户留存率高达91.6%,核心客户净收入扩张率为118.1%。

通过并购优化布局是百融云创追求成长的必要手段。为丰富产品生态,百融云创在去年收购了国内领先的客户体验管理咨询、银行数字化营销云平台等,其中,交易规模最大的并购是将北京众联收入麾下。北京众联服务超10家全国性银行,已打通国内现有各支付平台,向银行提供依托于行内App、微信和银联等诸多场景为基础,达成海量零售用户精准运营,实现银行用户对金融产品的有效转化。依托融合众联的优质产能,百融云创将继续推高业务天花板。

顺应政策指引:管理数智化升级、加强研发与业务创新

今年初,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其明确指出银行保险业在未来发展中须重点关注模型算法、人工智能等领域;着重强调“共赢式生态建设”。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更受关注,近年来银行业的技术升级投入已达到保险业约6倍水平;艾瑞预计银行业技术升级投入在2022和2023年将分别达到3100亿元和3700亿元的水平,维持着近年来的复合增长率。

基于此,相对于金融业通用型SaaS公司,银行业细分领域SaaS公司有望分享溢出红利,驱动成长。为此,百融云创已在去年加速推动集团各部门的“数智化”矩阵,形成覆盖全公司各条线统一AI平台,这是公司与客户巩固长期合作、通过创新不断定义业内领先商业模式的“必修课”,成为提升每个节点对客户需求认知、加速科技生产力新陈代谢的必要机制。

充裕的资金与研发团队突出的成果转化率,成为百融云创产品创新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的后盾。

公司近年来在国内TO B型SaaS上市企业中的研发占营收之比排在前列,去年研发投入总额为2.52亿元,占营收之比达到16%。

百融云创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垂直领域的技术创新,包括机器学习、AI语音与隐私计算等。

百融云创是行业首家获得ISO/IEC 27701标准认证公司,2021年自主研发的Indra隐私平台通过信通院“联邦学习基础能力专项评测”,标志着公司已完成了向隐私管理体系的拓展,证明自身在信息保护和隐私合规方面的实力。

2021年“收获期”,百融云创一举拿下5项上述领域国家发明专利,现拥有软著与专利累计超150件。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在国内银行、保险科技垂直领域的A股与港股公司中名列前茅;公司计划在2022年扩大机器学习领域的技术优势,协同研发,优化金融场景自动学习平台ORCA的应用,提高客户ROI等业务目标,强化公司竞争壁垒。

不同研发成果的商用进度,与业务发展周期息息相关。根据百融云创对行业前景的阅读、结合技术储备与客户优势等因素的统筹,公司将智能分析和运营、精准营销的赋能疆域扩展至财富管理与场景金融。

除核心主业之外,财富管理AI业务在百融云创的创新规划中占据重要一席。展望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财富管理将成为业内聚焦的业务增长点,对于头部机构尤为如此。国内机构开展该业务的首要问题在于对买方和卖方模式定位,由此制定长期产品与渠道战略,以业内较典型的贝莱德、黑石、瑞银与嘉信等为例,AUM目标规划、客户定位与体验管理和营销策略均不同。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百融云创的客群逐步向大型银行与券商的财富管理部门覆盖,公司目前已与某国有银行省级分行在财富管理领域已展开合作。

赋能场景金融则是百融云创精准营销业务覆盖领域的扩展,旨在助力金融机构拓展流量渠道。2021年,百融云创已在原有金融产品推荐平台基础上扩大赋能场景、有效帮助主流金融机构破局低频场景而带来的业绩增长已见于年报。依托日益成熟的渠道AI匹配策略,百融云创一方面将通过与一些渠道开展联合建模,另一方面将扩大与主流金融机构的API对接合作,提升其锁定电商、出行、支付等高频场景优质资源的效率,并改善用户进件价值。目前,百融云创与众多主流机构开展了全流程API合作对象。

多维度看百融云创市值

从美股、港股的金融科技类与SaaS类来看,百融云创对标公司有Salesforce、FICO、富达、Q2 holdings、MongoDB、明源云、微盟等。从发展轨迹上看,与百融云创主业发展最具参照性的公司是两家老牌巨头富达与FICO——百融云创目前的客户定位与发展战略,与曾经的富达一脉相承;而选择SaaS之路,则与近年来FICO的升级方向不谋而合。

然而有时,一家公司的市值往往与自身成长性并不相符。对于成长性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观察市净率、市销率来评估其当下市值的处境。目前,百融云创的市净率约为0.8倍,低于SaaS板块市净率中位值1.5倍,另值得强调的是,百融云创目前仅手头的现金类资产就达到当前市值的108%。这些数据可见公司市值被低估的程度。

百融云创市值被低估还反映在市销率上。在成熟市场中,市销率对于科技股成长性更具参考意义,最为典型的例子有曾经亏损10余年、但主业现金流保持稳健的京东,甚或亚马逊。近期,港股科技股估值与美股差距扩大,上述提到的Q2 holdings与MongoDB的市销率目前为6倍和34倍;按IFIND数据现有可比口径来看,港股SaaS板块20只股票的市销率中位数达到3倍,而百融云创目前市销率为2倍的水平。由此,无论是从现有净资产角度评估,还是根据未来成长性指标衡量,无论与离岸的同行公司代表对照,还是和港股SaaS品种相比,百融云创目前在市场中的“性价比”含金量,可见一斑。

全部评论
百融云创为了解约后不给员工离职证明,逼迫员工签署离职确认函和公司无经济纠纷后才能给,这个有人管么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12-11 09:13 上海

相关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4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