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任务还是解决问题?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称,置顶或星标@永伦的小屋

这是永伦的小屋的第 26 期分享。

作者 l 花永伦

来源 l 永伦的小屋(ID: yonglun_house)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 yonglun_1994)

最近我在想,人们做事情是完成了手头拿到的任务,还是彻底解决了当下遇到的问题。

比如说,你老爸想发一个朋友圈,你是帮他打好字配好图直接发送,还是耐心的告诉他每个按钮的作用以及操作步骤?

我想聪明的做法是后者。因为下次你老爸还想发朋友圈的时候,你就不用参与,你不需要重复去完成这个对你来说并无任何技术含量的任务,不仅彻底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解放了自己。

完成任务可能带来重复,解决问题才会一劳永逸。

01

不再重复劳动,努力解决问题

这种情形在工作中随处可见,本质上其实是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之间的选择。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任务去完成时,一次一次,你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只有当你用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去思考的时候,你才会深刻明白怎样效率更高,怎样扩展性更好。

道理不难,懂的人却不多。

过去我也不懂,刚开始进入职场时,是一个典型的执行者角色,按部就班的完成着别人安排的任务。

后来负责的业务增多,琐事应接不暇,工作效率开始被拖慢,于是才开始思考如何快速完成琐碎的任务,如何从一些不重要的小事中解放出来。于是开始向创造者角色转变,产生了一些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想法。

比如有同事来咨询系统接口如何使用,如果是第一次,在给对方详解的同时会写好技术文档,下一次同样的咨询就直接丢文档给过去。比如有同事要查询一些底层数据但没有权限,我就会想着去开放一个查询工具出来供各方使用。比如重复性很高的文本处理工作,都会去调研下是否有现成工具可用,甚至会自己编个小程序来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度。工程设计上也会把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进去,为下一版的项目研发扫清障碍。

这种思维和角色的转变,只是需要有个触发点,就是你意识到自己时间宝贵,却仍然把资源浪费在不重要的小事上的时候。

02

要系统性的看待问题

在我们能用解决问题的思维处理事情后,就比较关心最终的效果。然而很多事情并不会一帆风顺,最常见的一种异常情形就是,当前场景的问题是解决了,但影响了与之相关的其他场景。这种事情在软件开发领域每天都会发生,也就是所谓的「Bug」。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缺乏系统性看待问题的能力,评估不够充分。

很多人都会经历这种状态,我觉得就是思维的懒惰。你做一件事,没有了解它的背景,没有清楚它真正的诉求,仅仅按照业务方的想法照办,沿袭原有的套路去处理,幸运的话可以顺利处理好,但即便这样这个过程你没有挑战,并没有产生新的认知,也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不幸的话就会衍生各种新的问题。事实上,大多数场景,你如果没有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盲目行动,只会产出糟糕的次品,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我比较推崇做一件事,拿到一个任务,可以多了解,多思考。能了解这件事情的背景,清楚这件事情的价值和意义,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判断业务方要求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调研方案处理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投入小部分精力实践验证以便快速试错。

我们应该不只是完成一件事,更要追求把它做到极致,能够真正解决这件事情,不会出现任何已发现问题处于无人处置的状态,让所有的问题能有最佳的解决方案,能够形成完整的闭环。


近两个月都没有更文,因为去杭州搞闭关项目了,闭关意味着时间紧张,时间紧张意味着下班晚,那段时间基本每晚十二点之后回酒店。第一次经历长时间的异地办公,看着园区门口树上的花开了又谢,感受着杭州春天的气温忽冷忽热,享受着未来酒店舒适的大床和可口的早餐,虽然工作辛苦,却也欢声笑语。现已回归上海,开启正常工作节奏,后续争取产出更多文字,偏向互联网,职场,成长。祝顺利,to all。

—— END ——

原创不易,觉得不错的话就右下角点个好看~

欢迎各位同学留言交流~

我之前写这几篇文章,也许会对你有用:

戊戌再见,己亥你好!

在结束学生时代的这一年里

闭环思维,让你更加优秀的诀窍

2018 年终总结:成为终身学习者

知识的诅咒:为什么你觉得显而易见,而对方却无法理解


回复“资源”,干货资料与你分享

回复“书单”,查看技术文学书单

回复“思维”,转换思维提升自己

回复“故事”,聆听小屋成长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吧!

长得好看的同学都点了个好看呢!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头像
10-09 19:35
门头沟学院 Java
洛必不可达:java的竞争激烈程度是其他任何岗位的10到20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点赞 收藏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