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效率

昨天学习《算法学习与应用从入门到精通》,有一道题是求指定范围内的完美数。完全数(perfect number),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满足所有的真因数(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数函数)等于它本身这一条件。刚又看了其性质:

完全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具体说明如下所示。

  1. 它们都能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例如: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2. 它们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都是2,因此每个完全数都是调和数(在数学上,第n个调和数是首n个正整数的倒数和)。例如:
    1/1+1/2+1/3+1/6=2 1/1+1/2+1/4+1/7+1/14+1/28=2
  3. 除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例如:28=1^3+3^3 496=1^3+3^3+5^3+7^3 8128=1^3+3^3+5^3+…+15^3 33550336=1^3+3^3+5^3+…+125^3+127^3
  4. 完全数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例如:6=2^1+2^2 28=2^2+2^3+2^4 8128=2^6+2^7+2^8+2^9+2^10+2^11+2^12 33550336=2^12+2^13+…+2^24
  5. 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6. 除6以外的完全数,被9除后都余1。

刚开始第一遍代码只利用了定义,后面加入性质5以及性质6,使得运行效率大为提升。
开始代码用的就是这一定义,具体如下:

初始化代码

这时候只考虑了项目初步实现,没有思考运行效率高低。实际操作中,在确保项目实现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能力允许情况下考虑运行效率。可以提升项目完成进度、锻炼思维能力、有助于其他项目开展。代码如下:

import time


def is_perfect_num(num):
    all_num = []
    if str(num).endswith('6') or str(num).endswith('28'):
        for i in range(1, num):
            if num % i == 0:
                all_num.append(i)
        if num == sum(all_num):
            return (True, all_num)
        return (False, None)

    else:
        return (False, None)


start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100000, 500000):
    print(i)
    if is_perfect_num(i)[0]:
        print(i, '\t', is_perfect_num(i)[0])
        input('Any key continue')
end = time.time()
print(end - start)

运行时间:6999.964210033417

二次代码

看到完美数性质后,想到可以利用其性质5对项目优化,具体如下:

import time


def is_perfect_num(num):
    all_num = []
    if str(num).endswith('6') or str(num).endswith('28'):
        for i in range(1, num):
            if num % i == 0:
                all_num.append(i)
        if num == sum(all_num):
            return (True, all_num)
        return (False, None)

    else:
        return (False, None)


start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100000, 500000):
    print(i)
    if is_perfect_num(i)[0]:
        print(i, '\t', is_perfect_num(i)[0])
        input('Any key continue')
end = time.time()
print(end - start)

运行时间:829.6399991512299

终极代码

既然性质5可以优化代码,是否可以利用其他性质继续优化呢?发现了性质6,实现如下:

import time


def is_perfect_num(num):
    all_num = []
    if str(num).endswith('6') or str(num).endswith('28'):
        if num == 6:
            return (True, [1, 2, 3])
        else:
            if num % 9 == 1:
                for i in range(1, num):
                    if num % i == 0:
                        all_num.append(i)
                if num == sum(all_num):
                    return (True, all_num)
                return (False, None)
            else:
                return (False, None)
    else:
        return (False, None)


start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100000, 500000):
    print(i)
    if is_perfect_num(i)[0]:
        print(i, '\t', is_perfect_num(i)[0])
        input('Any key continue')
end = time.time()
print(end - start)

运行时间:82.04518938064575


在核心代码中,随着数据逐渐增大,运算量逐次加大(循环量加大);优化后代码检测数字结尾以及对其模5,利用这两性质,大大减少了运算量。这两种方法,可以说有些降维打击的意思。
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也应该先实现项目,然后利用其特有的性质进行筛选,对项目优化,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运行效率。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头像
10-27 20:19
已编辑
门头沟学院 人工智能
本文略长,献给身处双非、学院本科的低年级依旧陷入迷茫的同学,一个参考。夹杂强烈主观因素,若观点不同,仅当笑料。近日,工作之余的午休时间给母校的学弟学妹进行了宣讲,同时也接受了牛客的访谈,不约而同的触发了两个关键词考研,就业。现象今年和去年,认识的学弟学妹,来自知某、抖某、牛客等系列的学弟学妹,这次宣讲,约有20个学弟学妹来加了我的联系方式,向我取经,聊聊未来,聊聊想法。我这里简单概括一下。1.现在很迷茫,大方向摇摆就业还是考研,但是倾向考研。小方向摇摆竞赛和项目,不知道怎么去做,不知道怎么开始。2.考研的直接目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混)学历,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就业竞争力。3.我把他们都拉了个群,在...
牛客85294058...:“私聊能够滔滔不绝,而拉了一个小群之后就完全一声不吭”个人观点这跟从小到大“不要浪费大家时间”的社会环境有关:个人化的提问,如果你上学时有留心、或者参加QA环节多,会注意到这种做法经常是被人骂的。要营造让大家开口的氛围和做出欢迎讨论的议题设置还是比较难的,期待方法探索。
投递大连飞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10-21 00:37
已编辑
门头沟学院 C++
小浪_Coding:你问别人,本来就是有求于人,别人肯定没有义务免费回答你丫, 有点流量每天私信可能都十几,几十条的,大家都有工作和自己的事情, 付费也是正常的, 就像你请别人搭把手, 总得给人家买瓶水喝吧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9-30 15:27
已编辑
成都工业学院 企业文化
Morpheus_:候选人:还需要测验武力值?
投递腾讯等公司10个岗位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