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基础技能之需求分析

产品基础技能之需求分析

需求之于产品,就如同小溪之于大海,它组成产品,决定产品最终的核心属性。需求的评估、筛选、管理决定了一款产品的功能能否为用户提供合理、准确、优质的服务,故而需求分析在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

从一个需求产生到最终进入版本规划,要经历多层筛选和评估:

1、 需求收集:倾听用户的声音,关注数据反馈,收集用户需求;

2、 需求筛选:抓住需求本质,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

所谓用户需求,关注的是用户遇到了什么问题,希望能解决成什么效果;而产品需求,则是针对用户需求所产生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产品策略。我们通常会先将收集来的需求进行基本的价值判断,剔除其中明显不合理的需求,再通过场景分析找到剩余需求的需求本质,将用户场景描述转化为产品实现方案;

3、 需求拆解:细化产品方案,将“产品需求”转化为“功能性需求”;

通常我们会采用“用户流程”方式进行前端页面场景分析以及“数据流程”方式进行数据流转分析,以此来对需求进行合理的拆解,并填写在功能列表中;

4、 需求优先级排序:确定需求性价比,将“功能性需求”转化为“版本需求”

我们要将拆解好的需求进行产出价值和投入成本的评估,最终根据这两个值的除数得到每个需求的性价比,按照性价比由大到小将需求进行排序,再根据版本规划将需求置于各个版本中去。
                                                                                     需求分析流程图

以上就是产品工作中需求分析的一般流程,接下来我们对每个流程进行具体的分析。

1.需求筛选:“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需求总是易得的。用户研究报告、市场分析数据、老板意见反馈都会成为一款产品的需求来源,但这些需求真的都是用户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吗?我们应该按照大家提出的所有需求去设计我们的产品吗?显然不是,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产品就会成为一个四不像的庞然大物。
当产品经理接收到需求,第一步就是要对需求进行价值初判,剔除那些明显不合理的需求。不合理的需求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产出很小、无法实现或者是投入极高的需求

网上流传很广的程序员和产品经理打起来的新闻,就是因为产品经理提了一个产出小,而且难以实现的需求:希望手机主题颜色可以根据手机壳颜色自动调整。
很明显,手机壳属于硬件设备,无软件嵌入是难以读取其颜色的,故而想要根据手机壳颜色进行手机主题颜色匹配实现难度很大,同时除去新鲜感,这个需求对用户产生的实际价值很小,故而可以确定为明显的不合理需求。
 

(2) 和产品定位明显不匹配的需求

例如用户想要支付宝中有看视频的功能,就是和产品定位明显不匹配的需求。视频播放对于用户是有价值的,但由于支付宝的产品定位是支付工具,需求筛选必须要以产品定位为核心,否则就会伤害产品原有用户的体验,并且使得产品定位不清,用户粘性降低。 

(3) 和产品现有功能产生矛盾的需求

例如若QQ的用户提出希望可以看到哪些人是“隐身”状态,那这就是个不合理的需求。之所以设计“隐身”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用户在线上但不想被人知道的心态,若增加了“查看隐身状态”这一需求那原有线上功能就形同虚设,两者是矛盾的,无法同时存在。
 

当剔除明显不合理需求后,我们需要对剩下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找到用户需求的本质。不同的人对于产品会有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用户的声音,是有价值的,我们要倾听,但不可以完全按照用户要求去做,我们需要的,是通过用户需求分析找到用户的核心诉求,满足用户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
例如,当一位用户和你说他需要一个包子,你决不能仅仅为其提供一个包子,你需要找到他要包子的核心原因——饥饿,并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丰盛的美味佳肴。


对一个需求进行评估,可以按照下面的路径进行思考:

第一:你是否准确的理解了用户需求?(用户真的是需要一个包子吗?)

第二:用户产生需求的场景是什么?(用户提出这个要求的时间和场景是?)

第三:需求产生的场景是否具有普遍、高频的特征?(是不是很多人都想要包子?)

第四:用户提出这个需求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因为饥饿吗?)

第五:针对这个核心诉求,这个需求有其他的实现方案吗?(除了包子,馒头、鱼肉是不是也可以满足他?)

按照上述步骤,我们就能更容易发现用户需求的本质,并提取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点,这里举一个工作中的实例来进行分析。
 

在我从事“视频社区”业务期间,用户曾通过用户反馈系统给我们提建议,希望我们支持用户删除他自己创作的视频下的评论,在收到这个反馈之后,我及时的联系到了这位用户,并对其需求进行了分析:

第一:通过电话回访,我确认了用户是需要一个能够对自己创作的视频下的评论进行管理(主要是删除)的功能

第二:经过场景还原,我得知之所以有这个需求,是因为用户自己的视频在社区中遭到了恶意辱骂

第三:经调研得知,社区中确实普遍存在未触及敏感词,但对于作者不太友好的评论,并且有许多作者选择了删除创作视频的方式来缓解其带来的不适情绪

第四:进一步思考发现,用户的核心诉求是创作后能得到正向反馈并能处于一个和谐的创作环境中

第五:针对用户核心诉求,除了支持用户对其创作视频的评论管理,平台对于优质评论的筛选、不良言论的处罚也非常重要。

基于此,我搭建了一套平台的用户信用评级体系,当用户有创作、积极互动、举报不良言论等正向行为时,给予其信用分奖励,当用户有恶意中伤他人,违反社区规范等行为时扣除其信用分,以此来规范用户行为,解决用户的核心诉求。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虽然用户只提出了一个视频作品评论管理的功能,但是我们能通过对需求的深入分析发现更多的有用的信息点,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若当我们接收到这个需求时只是简单的实现而不进行进一步思考,用户的痛点没被解决和满足,后期当用户在互动过程中有了不好的体验,仍然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感知,降低用户忠诚度。

当我们对需求进行筛选,确定了需求实现的价值后,我们就要将需求进行拆解,将产品需求转化为技术可以理解的功能性需求。

2.需求拆解:“产品需求”转化为“功能性需求”

每款产品都会有其自身的战略定位与产品架构,好的产品架构是一座结构清晰的大型城堡,城堡中有许多的套间,我们称之为“一级模块”,套间内常常包含许多的小房间,我们称之为“二级模块”,住在这些小房间内的需求我们称之为“特性”,每个特性都有独属于自身的属性,例如“需求描述”、“类别”、“优先级”、“产品人员”、“需求地址”等,在这个大型城堡内,每个需求都应该有房可住,不至于流离失所。

需求拆解就是为需求在产品架构的大型城堡内寻找对应房间的过程,具体来讲就是结合产品的战略定位和已有的产品架构将“产品需求”通过思考模块归属、细节设计来转化为技术可实现的“功能性需求”。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xmind等软件来整理产品的基本架构,明确产品的基本模块,下面以B站移动端产品架构为例来讲述产品拆解模块的逻辑。
 

上图可以看出,B站APP主要分为5大模块,分别为“我的”、”会员购”、“动态”、“频道”、“首页”,这5大模块又可以细分为下一级的小模块,小模块中会包含许多的功能点,这些功能点就是由需求拆解并最终实现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产品架构以及需求拆解方法,这里以“B站的个人主页中的【编辑资料】功能” 为例来进行讲述。
 

从上面的交互设计图(交互设计图: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象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图)中可以看出,编辑资料页面的上级页面为【我的页面】,其页面中承载的主要是用户信息的编辑与显示,于是我们可以确定这个需求对应的一级模块为“我的”,二级模块为“用户信息”。

在明确所属模块之后我们需要对需求进行详细的拆解。在实际的产品工作中,需求拆解可以从两条路径进行思考:一个是“用户流程”,就是指一个用户在体验这个需求的路径中会遇到的功能点,另一个是“数据流程”,指的是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数据流通的整条流程涉及的实现要点。

通过这两种路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B站编辑资料】需求进行以下拆解:

1) 用户流程

以“用户流程”方式来拆解需求,最重要的是对用户操作路径的穷尽,从用户编辑资料的各种场景来对需求进行拆解。
 

如上图所示,当用户点击【编辑资料】按钮进入【编辑资料】页面,用户可能是要对自己的头像、昵称、性别、

剩余60%内容,订阅专栏后可继续查看/也可单篇购买

本专刊由牛客官方团队打造,主要讲解产品岗位基础技能的提升,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 目前内容为成体系的且全的,但是后面还会不断更新和完善,现在订阅的可以享受后期更新。大家有相关需求的也可以在本专刊下方留言,我们会根据大家的需求补充相关内容。 期待大家都能在本专刊中有所收获。 本专刊购买后即可解锁所有章节,故不可以退换哦~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joe2333:怀念以前大家拿华为当保底的日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爱看电影的杨桃allin春招:我感觉你在炫耀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1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