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准备秋招的一些体会(二)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准备秋招的一些体会的文章,好像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今天闲来无事博主继续更新这个系列:
想看第一篇的请点这里:近期准备秋招的一些体会
2019也许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也许是未来20年里最好的一年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博主是每年都会听的,且不论罗胖的观点是否值得被全盘的认同,但是每年都会有那么几句会让自己心头一震,那2018年跨年演讲博主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2019也许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也许是未来20年里最好的一。是的,2019好像对于每一个人都显得不是那么的波澜不惊,2019:建国70周年阅兵;2019:中美贸易战打的不可开交;2019:5G即将正式进入商业化应用的进程.......而对于正在找工作的自己也感受到了今年的招聘季有点“冷”。一边是不断爆出的大规模裁员;一边是喊着“海量”HC却被爆出只有1到2个“萝卜坑”的消息层出不穷;而另一边的事实就是大量的小厂活不下去了,更多的中厂开始勒紧裤腰带了,而更多的大厂招人更加谨慎了。“玄学面试”、“聊天Offer”的好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更多的互联网厂商更加注重应聘者的能力和基础,而不再是学历和学校了,而一线大厂的报录比甚至接近于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互联网“寒冬”的到来是如此的快速和让应届生措手不及
算法难?神仙打架和诸神黄昏
秋招的车轮已经滚动了一月有余,更多听到的吐槽是,太难了,甚至牛客网还出现了“太难体”,也有帖子爆料出去年的秋招是神仙打架,今年的秋招则是诸神黄昏。
其实根据博主的观察,算法岗接近饱和是一方面,而更多的则是太多的人对于算法岗的理解是有误区的,很多人投算法岗的理由无非就是:高工资,低工作强度,对编程要求可以略低。这里关于前两点博主不做置评,但是针对最后一点博主想根据自己的一点体会谈一谈看法:
首先:算法岗≠对编程要求略低,实际上是更多的算法岗对于编程的要求会更高(博主做过几家知名大厂的算法和开发的笔试题,综合来看,算法岗无论是从编程难度还是解题思路等方面来说都是要高于开发岗的,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验证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算法岗普遍薪资会高一些),而很多投算法岗的同学问他为什么算法这么难还要投算法的时候,他都会一脸无奈的说,我只会matlab或者说我只会Python,不投算法投什么呢?
其次:算法与“伪算法”,其实身边更多人所做的工作是某个算法在实际领域的应用,比如AI技术在SLAM的应用,比如AI技术在auto pilot方面的应用。甚至有更多的人还停留在“调参大师”的领域,比如网上clone了一个开源库,然后发现有5个参数可以调,好了,就开始调这五个参数的大小,突然发现五个参数到某一个取值范围的时候效果比较好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至于为什么参数要这么调和这几个参数都代表着什么?有没有内联关系的时候却是一问三不知,那更不要说算法的原理了。而这样的“伪算法”也让很多人觉得算法是一件很容易,很好上手的事情。放在几年前,可能还能“摸鱼”,但是在算法岗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无疑是给从事“伪算法”的“调参大师”们发了一道劝退文。
异常火爆的“避风港”
今年竞争惨烈的除了互联网厂商外还有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避风港”--研究所、国企、银行点点点。浦发银行的提前批就收到了1万多份简历(据了解仅电子科大一个学校就收到了1000+的简历),而航天某院来博主的学校收简历也一度出现了5分钟100+简历的局面,很显然,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无力”和“危机”,更多的人选择了规避风险,传统的“避风港”貌似也没那么安全了。
心在云端身在尘的我们
这一点其实博主在每一篇博文里都会说到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
太多的身边人,明明编程水平让人“不敢恭维”甚至有些“惨不忍睹”,却往往出现这样的问答:
博主问:最近投什么了啊?
答曰:百度的算法啊....字节的软开啊....滴滴的后端啊.....
博主问:为啥不投投技术要求相对低一点的测试岗啊?能好进一点啊
答曰:测试工资多低啊!测试岗在公司不如开发地位高啊!
博主问:好吧,那怎么不试试二线一点的互联网企业呢?能好进一点啊
答曰:二线工资给的不行,待遇也不行,福利也差,不投二线
博主问:好吧,我最近在牛客网看到一个企业还行,就是加班有点多,你要不试一试
答曰:不行,加班那么严重,一点自己的生活时间都没有了,我得找个钱多还轻松的
眼高手低的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水平很高,而把现实的暴击归结为“寒冬”or“企业问题”,显然还是心中缺少了一杆“公平秤”
一则关于实验室的打水趣闻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就是关于实验室打水的一则趣闻,博主所在的实验室大概有30号人,6个热水瓶。
博主研一刚来的时候呢,是大家主动打水,女生不用打水,男生打水大家一起喝,而研一的呢一般会多打一些水(博主研一基本上打了一整年的早上的开水),那个时候呢,大家和睦共处,实验室也基本都会有水喝。
博主研二上学期的时候呢,新研一的来了,出现了几个不愿意打水的人(更有甚者自己拿着水杯去开水房接一杯水,都不带着实验室的暖水瓶打一瓶水),而这个时候呢实验室的热水就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研一的觉得,我反正没喝实验室的水,我自己打自己的;研二研三的觉得我研一的时候天天打水现在也到了我该“享受热水”的时候了。不过上半学期倒也凑乎,断水次数不多。
博主研二下学期的时候呢,博士大师姐发现这样不行,怎么断水了呢?好,我们来排下班,每周安排几个男生负责打水,这样轮流来。结果,本来主动打水的几个人也不打水了,因为他觉得既然排班了,那我就在我分内的时候打水好了,其他时间又不归我管,我不去。而不打水的那几个人依旧还是“想尽办法的偷懒”,结果,经常就出现了轮到某些人打水的时候,某些人就不见了,而剩下的人觉得既然安排了,我没必要承担不是我的责任,我也不去。就这样研二下学期就出现了经常性断水的现象。
也许这是那几个“懒人”的胜利,但也许更可悲的是这是更多“勤快人”的妥协。可叹,可悲。而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是“死于”这种看不见的“妥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