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如何成长?

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会体现在输出决策的质量上,总结成5个词:逻辑、同理心、经验、异见、数据

前面三个词儿跟人有关。你找的那个人,如果有逻辑、有同理心、有某个领域的经验,那他的输出决策质量肯定会更高。后两者虽然也跟人的性格、能力和积累有一些关系,但更依赖于公司的文化和培训方法。

前面三点是快速在脑子打磨想法的过程,后面两点则是长周期、低频地打磨产品的过程。

一、详解产品经理5个核心竞争力

1.逻辑

所谓逻辑,首先是这个人能区分事实。

我经常在内部说的一句话:

结论可以错,逻辑不能错。

如果逻辑错了,而且这个事情最后出错了,你会根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我把逻辑分成四个词:理科逻辑、深度思考、视野、批判精神。

所谓理科逻辑,就是对事实的辨识能力,是否具备识别基本的逻辑链因果关系。

基本上好一点学校里的理工科学生,有相当比例的人都有不错的理科逻辑深度思考,能思考事物本质。

对于同一件事,他的评论可能就跟别人不一样,他经历过的事能总结的比别人更多,没经历的事,他的观点也不一样,能看得更透。

一是见多识广、二是思维的开放性、三是思维的发散性。

能更容易从不同的角度去想问题,增加成功率。

批判精神,既否定别人,也否定自己。

否定别人就是敢提出否定性意见,这样才能更容易把一个想法、一个决策千锤百炼,提高它的准确率。而自我否定,才能自我迭代。

批判精神是我们的成长体系中不鼓励的东西,所以特别稀缺,也是为什么在此要单独列出来。

在学校里,我们学的是用知识解决问题。在题目设计时,已经假设给予的信息充分,并假设了标准答案,让你去解题,这是理性世界的问题。

理科思维就是面对一个有规律、确定性的可复制场景的理性世界去解题,其实主要是基于知识的最高确定性。

但是,产品经理要解决的是现实世界的问题,而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本不是靠知识就能解决的。产品经理一定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微观场景和宏观背景来研究用户的。

我总结了现实世界的4个最明显的特点:

一是有复杂变量。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人对人类意识的理解可能连百分之一的探索都没有。从个体到群体,再从群体到系统,更复杂。这个不是说去研究一种风的流动,还是地理的变化。

这个世界由人组成,它是复杂变量,没办法用某一个理论弄明白。

二是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可能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新技术出现,整个认知的基础就变了。

三是信息不完整。

这个世界上的信息能获得的总是一小部分,而且获取的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污染。

四是人类的认知能力还是有限的。

就算把这个世界的信息和数据全给你了,可你今天的认知和明天的认知还是不一样的,你做过这件事没做过这件事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现实世界中,产品经理只能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去做判断、做预测。而且你根本不知道解决的这个问题是不是该解决的,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式。

有时候,逻辑有小逻辑和大逻辑之分。

比如:现在外面下雨了,叫一份外卖,愿意出来的送货员就少了,除非加钱,不然就亏本,这是小逻辑。

但是从大的逻辑来说,下雨天别人家不送外卖(除非加钱),如果你愿意照常派送,可能一单亏了两块钱。但这个用户记住了你,他以后可能五单、十单都从你这里买。

逻辑可以从不同维度思考,但是只要大家讲逻辑,至少是讲道理,这个事情就比较好办。讲事实、讲道理就是逻辑的价值。

我觉得跟产品经理有一个与之相近的职业,军事指挥家。

一个人可以去军校,必须学一些知识和技能。

比如:怎么带兵,训练并应对各种情况。但世界上绝对没有一场可复制的战争,每一个地形是不一样的,面对的对手是不一样的。然后你做了一个决策,调兵遣将,对手的应对也是不一样。

产品也是如此,不可能有复制的,所以一定要把逻辑给区分开。这样便可以从个人角度将产品经理分成A、B、C 3 类(后文详述)。

2.同理心

同理心在于鼓励大家,不论是面向用户,还是内部跟不同的部门之间沟通时,能够站在别人角度思考。

同理心特别好的人很少,但是不要找那些同理心(不管是天生的还是相对)明显有问题的人。

不管什么业务,做大了都需要考虑多边关系。当你要做一个产品或者改一个策略时,要提前思考参与其中的人。谁会反对?谁会赞成?这样就容易去推动规则的调整和利益的分配。

产品设计本质上就是利益分配的过程。

除了先天的微小差异,同理心很大程度上可以后天训练。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亲自实践,去体验自己的产品。你用自己产品的次数越多,就越能看懂用户的反馈。

由于用户一定是基于某个微观场景使用产品或者服务,而这种微观场景处于不断变化中。所以本质上,用户价值只能基于单人、单次的场景去判断。

那么如何在大量的、并发性需求时判断用户价值,换位思考?

这需要足够大的用户样本量,通过多角度的亲历,了解用户的需求。

首先就打车来说,如果我天天都打豪华车,那我就理解不了打快车的人怎么想的。如果我天天只在北京体验,就理解不了某个小城市或者郊区用户的痛点和想法。

其次,还需要代入心态,把自己当成某一类用户去体验和思考。

3.经验

有些人可能在逻辑、同理心方面的天赋没那么高。但是经验丰富的话,在相同的领域也能做出高质量的决策。

但是,我认为经验是“阅读+经历+思考”三位一体的,哪一块板最短,经验的水平就在哪里。

工作年限只是经历,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从中悟出多少才叫经验。

我指的阅读,是广义的阅读。看书、看电影、逛论坛、聊天、上课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当然阅读完了还得去思考。

所谓思考,就是在做几件事的过程中,去了解和发现它的共性和差异。因为除了少数场景外,经验很难简单复制。

所以,在经验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实践。

因为一个真正好的产品,一定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这个时候你从哪里招与之相关的有经验的产品经理?

面对一个纷繁复杂、永远变化、信息不确定的世界,以自身有限的认知去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实践。

4.异见

决策难免有盲点,因此公司还是要建立平等沟通的文化。理论上做产品,首先是发散的过程,然后是收敛的过程。

平等沟通,就是鼓励大家从各个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特别强调的是,应该特别鼓励提出否定性意见,让人能够在某个观点得到叫好的同时,敢于质疑。

我估计每个公司的文化里面都包含了平等。但是实际上,如果领导提出一个观点,大家只是提出一堆补充性意见,看上去很民主很平等,但不够。

否定性意见才是真正的异见,只有足够多的异见,才能让这个决策的质量经过千锤百炼后得到提高。

此外,平等沟通的文化,能够让团队广泛参与,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更容易达成共识,提高执行效率。

同时,平等沟通的文化依赖于公司的综合实力,其中重要一条是人才的平均水准要到位。

如果在一个团队里面,一大堆水平差的人,没有思考能力,哪怕进行民主大会也讨论不出有价值的东西。

5.数据

数据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引擎,是能兜底的,能用数据做决定的那些事,大多数时候不见得要费劲。但是决策数据驱动也有它的缺陷。

首先,不是所有的事都适合做ABtest。

其次,如果每一件事都要ABtest,很多事就做不了,容易形成依赖或者造成产品经理有目的去挑选项目。

我以前听Facebook的有些产品经理说,他们只做两种事:一种是能ABtest的,一种是扎克伯格关心的(这是不提倡的)。

最后,数据认知有限,只能反映过去,无法预知未来。

当一个项目进入正常化,驶入高速公路的时候,强推数据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找方向的时候,还是一味强调数据驱动可能就完了。

这就需要产品经理在使用数据时作出判断,哪些事情用数据驱动成本会很高,哪些只能用以作为部分参考意见。

二、我如何招聘产品经理?

从产品经理角度,可将他们分为3类

A类:具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产品经理。

因为只有借助于深度思考,在微观背景、宏观背景下,了解事物的共性、差异性分别是什么,才能在这个现实世界中不断的去发现它的特点、总结出规律、去引导未来的行为,并知道怎么去改变。

这其实永远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儿。

A类产品经理很少,行业中不超过10%,这跟经验不一定有关,往往是跟潜力有关。

B类:具备理科逻辑和产品心的产品经理。目前大部分产品经理属于这一类。

C类:以上三项都不具备的产品经理。那么,我觉得这个人不适合从事产品经理职业。

我选产品经理,主要通过上面提到的4个必选项:

  1. 逻辑
  2. 同理心
  3. 产品心
  4. 产品经理基础

逻辑、同理心已经在上面讲过了,那么后两者又是什么呢?

产品心就是说这个人真的喜欢做产品经理,碰到问题以后会优先用产品经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即:真正地去创造用户价值,类似于匠心,他想做好这个产品。

产品同理心,也很容易解释。就是这个人是不是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准确地察觉和判断别人的体验和感受。

逻辑、同理心、产品心三个基本项是为了判断一个产品经理的基本素质。

大多数时候不是为了去选一个特别强的人,因为同理心特别好、具有深度思考的人很罕见,一年也碰不到几个。一般来说,同理心不合格的明显比较多,这个是用来否决的。

产品经理基础就是一个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

如果是在一个不错的环境中好好做过两三年的产品经理,基本上基础知识就不错了。

他能够明白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比如:怎么去调研,怎么弄明白某一个领域,怎么帮用户升级,以及内部如何跟研发、技术打交道。

什么是产品经理的基础知识?

首先是用户思维。一定要养成用户思维,因为这是产品经理的第一关键词。

然后是在满足用户某个需求的时候,明白:

  • 你的替代品和被替代品是谁?
  • 如何细分用户?
  • 这些不同的用户里边各自的满足程度是什么样的?
  • 不满意的是哪个环节?能不能改?
  • 为了这些细分需求,你过去怎么找新用户?
  • 怎么改善这些痛点?
  • 你对待用户有多及时?

这些其实都要落到实处。

你要基于这些用户过去做了什么,有方法地进行一代代升级。然后发现自己每个判断——准确的找到哪个是错误的,发现了以后又怎么运用新的认知去做新的用户探索和产品变更。

所以,招聘永远要看人的深度思考能力。

三、产品经理个人发展建议

1.产品经理们独特的“附加项”

其实产品经理会拥有独特的附加项:经验复用性、期望匹配值、细节敏感……

真正优秀的产品经理每个人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长处。但是我最后总结下来,只需要上面四点就行了,然后还有一些附加项(其实,有没有都可以,但是如果具备某一项或某几项,可能更容易去找一个适合发挥那方面能力的产品。如果错配了,可能价值就不大了)。

比如:经验复用性。我会判断他的经验跟我这边想要的某一件事是不是正好有重复性,如果有的话,会有一点加分。

然后,我会考虑他的期望值匹配。就是这个人之前在什么公司,什么级别,自我定位及自我预期和他的未来发展期望,是否跟我的公司和岗位匹配。如果期望值不匹配,以后做起来是很痛苦的。

比如:思维框架。有一个良好的思维框架,能够比较容易的把事情想清楚。有些人他天生的思维框架会比较好(哪怕是一个学生),对一个事情能系统地会去想问题。

如果有这种能力,做到后面很容易成为架构师级的产品经理,他可以一直从专业路线走上去。

比如:细节敏感。不是所有产品经理都需要对细节敏感,但是最强的那些超级产品经理一般都是对细节很敏感。

从这个角度,有时候让产品经理做同样一件事,或看同一个东西,看出细节的多少,可能就是他们在产品能力方面的差别。

比如:妥协。这一点在面试的时候可能更难感觉到,但是在公司里就能看到某个人得理不饶人,其实你不太敢把他提拔到太高的位置。虽然他说的那些是对的,但如果不愿意妥协的话,未来大家会越做越累。

比如:沟通,语言及逻辑。沟通的时候是否对答如流,是不是比较简洁精准。沟通能力强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能不能推动、说服别人。

其实,大多数产品经理相对比较宅,比较内向。当管理的产品和团队变大后,要创造价值,更多的还是需要沟通。

2.产品经理个人发展建议

①对于自认为资质不算特别突出的产品经理,去数据驱动的公司是最容易获得成就感的,因为输出质量更有保证。

②但是,对于天赋强的,我建议他们不要长期呆在这样的公司。因为数据驱动型公司是按特定的业务找人。

所以,我认为天赋好的产品经理一定要多换业务。如果长时间只做一个业务,学到的经验和思考很快就会有“边际效应”

注:

边际效应,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来自百度百科)

只有在换领域的时候,你才能发现原来的经验、理论在新领域,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思考适用的共性,以及差异性分别是什么?

长此以往,你对每一个领域都会越来越清楚,共性和差异会想得越来越透,经验自然就上升成理论了。

最后,说说优秀产品经理如何诞生?

一个优秀产品经理的诞生,其实是天赋、机遇、认知三者一体。

首先,是天赋。这个人如果天赋不强,很难变成优秀产品经理。但是如果没努力过,想法没有得到实践,没有多年的苦功夫,也不能变成一个好的产品经理。

其次,是机遇。要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产品经理,如果你的产品没有一点日活,那谁会觉得你厉害?产品经理的能力提升需要在复杂产品上去锻炼。如果产品太简单稳定,锻炼不出来。最好是越复杂变量越多,成长越快,才能有大量的迭代验证的机会,然后反复的权衡这里边复杂的用户关系,多边利益关系。

最后,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人和用户的认知,就在特别复杂的变量中,在特别高速的变化中理解越来越透,水平就这样上升了。

 
转自: 笔记侠
全部评论
应届生很受教,多谢指点。会每天拜读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0-03-04 01:58

相关推荐

1 8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