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面经|如何判断产品需求优先级?

“如何判断需求优先级”是非常经典且高频的一道面试题,例如“当需求非常多忙不过来时,你会怎么办?”、“有很多功能需要完善,你如何判断先做哪一个?”等问题,背后实际上都是考察“如何判断需求优先级”。

为什么这个问题经常被问呢?原因在于,产品经理的核心和难点工作之一,就是判断需求优先级。一个公司的能用来研发产品的生产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业务方想要实现的功能是无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资源,是永恒的矛盾。而产品经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调和这个矛盾,调和的工具就是“判断需求优先级”。因此,是否掌握判断优先级的技能,是衡量一个产品经理的标准之一,所以在面试中总是会高频的问这个问题。

如何回答这类问题呢?

首先,是讲判断优先级的方法论,这里可以借鉴比较经典的RICE法则。

RICE法则是评估需求优先级的4大因素的首字母缩写,包括Reach(影响范围)、Impact(影响力)、Confidence(信心)和Effort(付出)。

Reach(影响范围):指项目或任务可以影响到的人数或受益人数量。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将项目分为高、中、低等级别。

Impact(影响力):指项目或任务对用户或受益人的影响程度。影响力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例如用户满意度、对业务或收益的贡献等。

Confidence(信心):指团队对项目或任务成功实施的信心程度。这包括技术可行性、资源可用性、风险评估等因素。

Effort(付出):指完成项目或任务所需的努力程度,包括资源投入、时间安排、成本预算等方面。

制定好每个因素的评分标准后,使用公式:需求优先级得分=R*I*C/E,就可以依据这个得分对需求进行排序了。

注意我们在实际回答时,不用去讲“RICE法则”,这个理论只是给我们一个思路。在表述上,要说自己总结归纳了一种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讲一遍上述理论。其实说白了,就是判断需求的投入产出比,把产出再拆解成R、I、C三个因子进行衡量,来方便计算。

其次,讲方法论的时候,要结合自己过去的实践经验进行论述,来更生动、具象的体现自己掌握这项技能。

例如:需求A的影响用户数很多,并且引发了用户很大的不满,通过XX功能预计90%的用户的满意度会明显提升,成本预估20人日即可。需求B虽然业务方催的很急,但实际上只影响了1%的用户,同时实现成本很高,要100人日。综合评估下来,把需求A高优先级处理,需求B作为中等优先级后续的迭代周期再来排期。

综上,通过方法论+案例,来提现自己有能力做好需求优先级的判断。

#产品面经#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8 13 评论
分享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